孩子与生俱来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这种能力容易、自然且不知疲倦,可以吸收周遭的一切。
——取自童年教育
三岁,本应该是孩子最喜欢自己动手做事的年龄,有的孩子却什么都依靠大人来帮助。进入幼儿园后,老师们会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自我服务中不仅能学会独立,也能从中肯定自己的能力,增进自信心。
稳定的班级氛围会给孩子一种安全的舒适感,孩子们像一棵棵小树苗一样,在环境中吸收自己所需要的养分,长成拥有自己独特“个性”的大树。那么蒙氏班级是怎么做到给孩子们一个稳定环境的呢?
一、班级规则的制定
蒙氏老师会用心去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能力和特质,然后与班级的孩子一同讨论问题,一起制定大家需要遵守的规则。让孩子们清楚地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不可以做”。在制定规则的过程中,老师会赋予孩子责任,当孩子一定要选择做“不可以做”或不去做“必须做”的事情时,他就得为自己选择的行为负责。当然老师自己也要与孩子一起遵守,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从内心产生自律。
二、班级常见的规则
教师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尽量让孩子去做,这样孩子不仅能学会独立,也能从中肯定自己的能力,增进自信心。蒙氏老师根据班级孩子的生活习惯以及全体幼儿的需求,制定一些能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生活习惯的常规。比如:早晨来园后自己脱、换鞋;主动上交“作业”;入园能主动向老师和朋友们打招呼;吃完饭主动漱口并将餐具摆放整齐;每天自己检查书包物品是否放好;需要的物品自己拿来用完后会物归原处等等。
三、班级规则的制定是为自己服务的
在蒙氏班级中,你会发现当孩子自由工作时,如果一位小朋友想介入别人的工作时,会事先询问能不能一起玩或工作;在工作时得到别人帮忙时也不忘小声的说“谢谢!”。在人际交往中,孩子们善于沟通与解决问题。
蒙氏课堂中,老师不是主体,更多看见的是孩子们自发的冲动,并给予孩子极大的自由活动权,让他们在一个宽松、愉悦但仍有规则的环境中发展成为独立、自信、专注、创造等能力的孩子。
(图文/潘莉 编辑/叶邦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