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很少按照我们的预设在学习,他们按照自己的大纲在发展,自由的探索,生成问题再寻找答案,因此幼儿生成的问题是广泛的、无序的、事先无法预料的。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反应能力和灵活应变的能力,教师的回应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有多少个孩子就有多少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总会受到各种各样的挑战,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智慧火花的闪现,可采用“缓兵之计”,灵活应对课堂中生成的新问题,在不经意间绝处逢生,体验峰回路转的畅达。
除了常见力以外还有什么力存在呢?孩子们说出了风力、电力、水力等,正在这个时候,有个孩子脱口而出,还有一种力叫“诱惑力”,我的心里咯噔了一下,从孩子嘴里迸出的“诱惑力”我该如何解释呢?但是我想孩子们既然有了理解上的误区,那我也不能不进行正确的引导,于是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全班孩子,谁来解释一下“诱惑力”,有孩子说诱惑力是超市里的东西我很想吃,在诱惑我,叫诱惑力。”多么好的描述啊。本来这一活动的教学目标是回忆、表述各种力及其作用。但是孩子们抛出的问题需要我去引导他们感知更深层次的知识点。那就是我们所讨论的力是要具备三个要素的: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显然这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是有理解上的难度的,超出了他们的接受能力。
知识性的灌输显然是不恰当的,灵机一动我顺手拿来了两罐橡皮泥,请一个小朋友用大小不同的力向下压橡皮泥,大家发现压出的手指印深浅是不同的,压力越大,指印越深,反之压力越小,指印越浅。我顺势引导孩子们,我们刚刚探索与发现的压力,它的产生是有条件的,包括力是有大有小的,有方向的(向下),是手指和橡皮泥相互接触挤压产生的。我想通过实践的操作活动,孩子们对力产生的条件会有更直观的认识。再说诱惑力,孩子们在概念上就没有那么模糊了,它显然是不具备这些条件的,我告诉孩子们诱惑力只是一种吸引的力量,引诱人的力量,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围。
科学活动是非常严谨的,教师不恰当的解释会影响孩子们对科学概念的混淆和理解。但孩子们在课堂中,不时会有灵动的火花闪亮,就如本次活动中那个孩子口中迸出的“诱惑力”。这时,就需要教师既要有临场的应变能力,比如“缓兵之计”,先引发大家进行探讨,给自己梳理知识的时间;同时更需要教师有扎实的知识基础,一桶水、一杯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但要真正做到,却是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与进修,以提高自己的知识结构,不能因为自己的知识浅薄而给孩子错误的引导。
(图文/陈彩霞 编辑/叶邦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