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氏教育非常注重孩子的自由。在教室里孩子会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并能不受时间限制地工作很长时间。但是有的家长会有疑问:孩子这么自由,会不会养成随心所欲的坏习惯?将来上小学和初中等,都会有一些规则,孩子会不会无法适应?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在蒙氏教室里,孩子并不是随心所欲的,相反,在自由基础上形成的规则,才会内化为孩子内在的自律,而不是迫于权威不得不遵守的权宜之计。孩子们安静、自由、自发的寻找自己的工作,他们专注工作,轻松交谈、关怀别人。这个现象正是蒙特梭利的教学特色——自由选择工作,然而这并不是放任的自由,而是重视纪律的自由。
自由与纪律如同一枚钱币的两面,看似各自独立,却是一个共同体。蒙特梭利博士指出,纪律不可能通过命令、说教或任何一般的维持秩序的手段而获得。对于儿童来说,真正的纪律必须是主动的,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蒙特梭利所说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帮助孩子从妨碍其身心和谐发展的障碍中解放出来。她认为,如果孩子发自内心地愿意遵守纪律,首先必须使儿童获得自由及天性得到自然表现。传统的教育体制中,提到自由,人们通常想象的是一旦从权威中解放出来,会导致混乱、不守秩序的现象等等。显然,在这种混乱无序的状况下,这种所谓的自由会造成孩子行为的偏差,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蒙特梭利相信,儿童自由的先决条件是:儿童必须发展与构成健全的人格,包括独立性、自制力、意志力等。她认为,真正的自由是通过教育的协助使孩子潜在的力量得到发展。成人习惯性地为孩子提供各种服务是很危险的,因为这样会阻碍孩子自主而独立地开展有益的活动,成人的角色是协助而不是代办。
当孩子无法独立完成时,成人只提供必要的帮助:如孩子想打开瓶盖喝水,但是努力半天也打不开,于是向大人求助。大人可以有两种做法,第一种就是完全拧开,第二种是把瓶盖拧松一点点,然后让孩子自己打开。或者孩子想爬上床,一种是直接把孩子抱上去,另一种是用手或者胳膊做支撑,帮助孩子自己爬上去。前面一种是代办,后面一种就是必要的帮助。区别之处在于:前者是大人完成,后者是孩子克服困难自己完成。给孩子的心理感受也是不一样的,前者孩子会觉得,没有大人我完不成这件事情,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会直接放弃尝试,后者孩子会觉得虽然有点难,但我还是自己完成了,会有一种成就感和力量感。以后遇到一些困难,孩子会努力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独立性的差异逐渐就越来越大了。儿童的自由必须以不侵犯他人的利益为前提,因此我们对于儿童的任何干扰或伤害他人的行为必须加以防范及纠正。在蒙特梭利教室自由的环境中,儿童有机会通过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去反省,了解行为对自己及别人的影响,发觉自己的能力与不足,这些是真正的自由所带来的最重要的结果——自省与自律。
蒙特梭利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激发儿童的“内在潜力”,其目的是培养具有独立、自主精神和善于协作的人。传统教育理论把纪律仅仅看做是“维持教育和教学的外部秩序的手段”,压制了儿童天生的“顽皮性”,她指出,采用强迫手段培养的外在纪律是虚假的、不能持久的。真正的纪律是积极的、主动的、动态的、内在的和持久的。蒙特梭利指出,有独立精神的人无论何时何地,当他意识到需要遵从某些生活准则的时候,他都能够节制自己的行为,在这个意义上讲,纪律就意味着自由。这样的纪律必须也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动的基础上,也表现在自由或自发的活动中。
幼儿教育就是在一种自由的环境中,协助儿童构建其内心精细的秩序,让每个儿童成为快乐的有用之才。
(图/钟林瑶 文/摘自跨世纪教育 编辑/叶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