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学工作中,兴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要注重激发幼儿的兴趣,将孩子的兴趣转移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之中。兴趣是孩子不断探究他们所生存的这个“未知”世界的动力源泉,是开展好学前教育活动的前提和保障。在设计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重材料的真实性,设置真实的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一、注重趣味性、真实性与挑战性相结合
教师在为幼儿创设趣味的活动情境时,使他们“身临其境”,在活动气氛中产生兴趣。因为在活动中大量具有生动、直观、形象、可感触,富于变化的情境理更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在开展游戏时,孩子们都喜欢表现自己。
二、强化幼儿兴趣培养的主要途径
1、通过环境布置激发幼儿兴趣
2、通过表扬鼓励激发幼儿兴趣
每一个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与生活之中,最渴望得到的就是教师的表扬与鼓励,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一句表扬的话语,能够让孩子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这样的作用应当被放大。
三、设置悬念是培养幼儿兴趣的催化剂
1、在尝试中培养幼儿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年龄小,天生好奇好动,对于一些新奇事物特别敏感,往往会刨根问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幼儿的这种心理特点,将尝试教学理论应用于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使幼儿对教师准备的活动材料和所提出的问题跃跃欲试。
2、在尝试教学中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以游戏为主要形式,还要考虑为幼儿创设一种使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尝试的环境。
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的世界是多么大,有伟大的自然急待他去发现,有广博的大社会急待他去探讨。”在儿童的一日生活中,凡是幼儿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幼儿能够想的,就应当让他自己去想,不要把大人的思想强加于幼儿,更不能强迫幼儿做不愿意或不感兴趣的事,我们应当从小就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3、积极探索发现幼儿的兴趣
从兴趣出发,教会幼儿学会学习,学会生活,让兴趣成为幼儿积极学习、勇于探索的法宝,成为幼儿人生路途中的良师益友。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还应该拓展孩子的兴趣,培养幼儿思维流畅性,引导幼儿兴趣的拓展并使他们能够从中获益而应采用适当的生成策略。
(图/王玲玲 文/摘自网络 编辑/叶邦莲)